新一屆領導人亮相,身為公民,由衷高興,因為新一屆領導所闡述的施政理念與國人的理想追求多有契會之處。習主席上任首訪之地,即以俄羅斯為取要,兩國邦君之會,為世人矚目。此間更有欣悅之事,主席夫人以國民愛戴之藝術家,而今成為華國之第一夫人,攜手夫君,奕奕然為世人瞻望、贊嘆,國人喜色相告于涂。早見于西方有第一夫人之外交,而今華夏亦將有第一夫人之外交,國人何能掩飾欣欣之喜?此次出訪,第一夫人神采儀容為世人欽仰,衣冠之飾居功厥偉,剪裁、色彩參差配伍,略無瑕疵,然而,如此完美之展現,對第一夫人之衣著卻更有期待。
文化大變革之后,執政黨以赤子之心呼喚傳統文化,帶領國人繼承傳統。面對傳統,國人有如親人久別重逢,華夏文明非惟典籍之淵停浩瀚,與之相齊偶的器物制度、衣冠禮樂,非言語文章所能贊極。懷著對祖先大智大美文明之崇尚,有關傳統文化的全面復興,諸如讀經教育,國學之普及推廣,漢服運動的興起,禮樂的重建,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,古代建筑藝術的恢復、創新等等,這一切皆已成為國人重新構建優雅東方生命和生存環境的根本所在。文化復興之役,關乎中國人是否是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,此役不勝,中國也只是領土意義上之中國,實則是西方文明之附庸。習主席言據經典,詞出墳索,謙謙大國之君儀,國民仰賴,其以“美麗中國”為國立的,國人早已知其以中國文化為國立命之決心,期之與其共奮決,共進退。
中華之所以成為禮儀之邦,衣冠甚為重要。漢服回歸已有十年,華夏衣冠文化逐漸為社會所熟悉,卻遠未成風氣。畢竟與傳統隔閡已久,服裝界雖也積極參與文化的回歸和探索,對傳統衣冠的取舍上更多停留在對清式服飾的變新、對服飾禪意的初淺追求以及簡單地將中國元素在西式裁剪上拼貼,對衣冠是中華禮樂文明之重要載體認識不足,是以無法從衣冠形制上回歸傳統。而漢衣形制才是漢風正脈之所在,所謂漢衣形制即是交領右衽和寬袍大袖,衣領交服而順下,右衽以陰抱陽,寬袍以深邃體膚,大袖以和風曲折,其衣冠詩禮之精神具足。衣冠會隨時代而有變化,但其中所蘊含的禮樂精神應有延續。無有形制的回歸與變新,忽略禮樂內涵,就不可能有與文化復興相應的具體衣冠表征。
第一夫人之衣著,應當是治國文化理念之體現。其衣著非惟時尚之表,亦是文化之表;非惟推崇本土品牌,亦需體現禮樂精神,衣冠作為社會文明取向最直接的表征,在中華文化復興之際,國人對第一夫人之衣著當然有非同尋常之期待。
第一夫人此次出訪的衣著大體以西式為主,這體現了我們對西方文明的涵容與創新,我們也期待第一夫人未來的穿著更能體現華夏衣冠上國的天懿母儀,不僅帶給我們文化復興的信心,也將告知世界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期待源于愛戴。